close
仁安診所主治醫師/財團法人山達基教會董事 薛智元

  情緒與疾病之間有沒有關聯呢?大家隱約覺得這兩者似乎有關係,但是又說不出個所以然。唯一可以確定的是,生病會使情緒變糟。可是情緒會不會導致健康惡化甚至生病呢?這是一個相當有意思的主題。

   醫師們應該都會同意,這兩者有某種程度的平行關係。也就是說,樂觀開朗的人較健康,即使生病也比較快康復;憂鬱寡歡的人則身體容易有許多毛病,往往病情會拖好久甚至惡化,或者對於治療的反應不佳。

   過去曾有心理學專家試圖解釋這種現象,但都只是表淺的分析與假設,最後都不了了之。其實在這方面確實有學者做過深入研究與驗證,並且歸納出明確的原則與關係。在美國著名作家L.羅恩 賀伯特所寫的「生存的科學」這本教科書中,就非常明確與精細地分析人類的各種情緒種類,以及各種情緒下的特定的行為表現與健康狀態。甚至還能根據人的疾病症候來判斷其情緒種類,或者以一個人的情緒表現來預測此人容易患的疾病。

  我將這些論點拿到門診中實際印證,確實非常有意思。情緒與個性偏向冷漠絕望的人,得癌症的比例偏高。內心累積有許多不滿情緒者,往往會有長期關節疼痛。家庭婚姻方面有問題者,婦科方面的疾病就偏多。父母失和或爭執不斷的孩童,也容易生病。長期處在壓力苦悶中的人,自律神經失調的情況就很普遍。

  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是,當人有工作做、有事情忙、有目標時,情緒會維持較高,特別是做得有成就感時,病痛的機會通常較少;而一旦失業、退休在家沒事忙、或遇到徹底失敗而失去目標時,除了情緒低落不快樂之外,通常就會開始常找醫生報到了。真的遇過一些病人把看病當作他每天的最重要「工作」,病好了還反而會有失落感。

  有時候我在門診中會勸那些經常毛病不斷的老人家們去找些事情忙,例如參加社團、志工活動、或找些工作做,或甚至去做個小生意。我也會告訴他們的子女,孝順絕不是什麼事都不讓父母做,反而要積極地鼓勵父母去投入他們有興趣的事。退休的人們若是能讓自己每天忙碌地做些有意義、有成就感的事情,不僅生活有目標而且較快樂,同時也是身體保健的最佳良藥。

引用自:http://www.worldcitizens.org.tw/awc2010/ch/F/F_d_3618.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onnie Mama 的頭像
    Bonnie Mama

    Bonnie 幸福。拍寫誌

    Bonnie M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